18170163439 登录 注册(即赠50元) 会员中心
购物袋 ( 0 )

购物袋内还没有商品,赶快选购吧!

当前位置: 首页 > 画作欣赏 > 油画欣赏 > “伤痕美术”时期,经典油画作品欣赏

“伤痕美术”时期,经典油画作品欣赏

发布者:泽居画城 | 发布时间:2014-09-19

 什么是伤痕美术?就好像世界美术史上介绍一样。如:什么是哥特式美术。虽然他们指的是一种风格,而伤痕美术不仅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时期的体现。

“文革”结束后,有些文学、美术作品开始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画家们停下了手里那支专画阶级斗争的画笔,开始发自内心地重新打量这个平凡的世界。种种迹象标志着,一个“神”时代的结束与一个“人”时代的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了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政治、社会形态的转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艺术冲破了原有单一现实主义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

这个时期所展示的美术作品,我们称之为:伤痕美术。也是中国油画史上,唯一一个有点色彩的时期!下面就欣赏下这个时期下的经典油画作品:


父亲

《父亲》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语言上,都有革新的意义,定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政治气候下的产物,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有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画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是主题思想的突破,显示出了画者的魄力与勇气,《父亲》开辟了刻画普通农民的复杂性格和表现内心思想的新领域,给80年代的艺术界以巨大的震动,使人们开始思考过去、现在、未来,有人说《父亲》的形象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中国经历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也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力量,是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力量,这个形象有很大的概括性,又有巨大的包容性,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父亲》一画也反映了他构思中矛盾,他想要歌颂,赞美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却又对农民身上附着的封建意识感到可悲,所以画面上的农民脸上又笼罩着一丝愁云,所以说《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学价值的伦理学价值。《父亲》更象一座纪念碑,屹立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心中。


《1968 年×月×日雪》

《1968 年×月×日雪》

从中可以看到巡回画派苏里柯夫的《女贵族莫罗佐娃》或者《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的影子,一种类似的修辞。即注重在写实的整体场景中,表现每个人真实的,然而相互间戏剧性的表情。但是,二者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上下文则完全不同。可这不是简单地只是风格上的传移模写。它和“艺术为人生”的现代性价值有关。


高小华《为什么》

高小华《为什么》1978年 107.5×136.5cm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收藏

 这是“伤痕”美术时期最早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用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文革”期间一场武斗间隙的场面。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红卫兵们疲惫不堪,伤痕累累。他们为这场无谓的战斗付出了血的代价。画面中心的那位头缠绷带的红卫兵以一种困惑的神情直视观者,他似乎从心底发出了不仅是他,也是作者的同代人,更是全国人民的一个共同疑问:“为什么……” 高小华,1955年生,河南桐柏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曾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现居国外。创作《为什么》时,尚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相关文章


体验泽居画城

新手
注册新会员 如何订购 正品保障 常见商品问题
支付
支付方式 分期付款 发票说明 支付问题
配送
包裹签收 配送方式 配送说明 自提流程
保障
服务保障 价格保护 七天退货说明 售后流程
帮助
商务合作 分销加盟 严正声明 人才招聘
企业备案号:赣ICP备15009236号-1
放心消费网站 工商网监 网购维权 消费者喜爱 一淘网标志 财富通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