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雄在传统工艺中开创“珠绣画”新天地
“穿珠走线”总关情
翻开2014年刚发行的“和谐中华——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纪念珍藏册”,几幅小清新的梅兰竹菊珠绣画和典雅的松鹤珠绣画十分引人注目。这些色彩明丽、精致典雅的珠绣画,便是出自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黄伟雄之手。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潮州大道工业区的黄伟雄珠绣工作室,听他讲述与珠绣画的不解情缘。
七岁孩童捏针当“绣娘”
1964年,黄伟雄出生在老城区一户普通人家,不久,父母为他新添了二个妹妹。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身为长子的黄伟雄七岁便懂事地帮着母亲做绣活,为自己和妹妹攒学费。“因奶奶、妈妈都是拿绣花针的,我耳濡目染学起来也很快。”黄伟雄陷入了童年做绣活的回忆。
心灵手巧的黄伟雄,一拿起绣花针,学起绣花来速度很快,在妈妈的指导下俨然成为一名“小绣娘”。不过,他心里还是觉得男孩子拿绣花针是件丢脸的事。每次同学在门口喊他的名字,他总会立刻丢下手头的绣花针,从花绷子边跑开,就怕小伙伴取笑他是“绣娘”。
不过,那些五颜六色的刺绣花稿,却为黄伟雄打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他有空就拿笔描那些花稿,完全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后来他才知道,这些花稿都是当时潮州工艺美术界前辈们设计的,童年时候的描画经历,冥冥中为他走上绣品设计之路打下最初的基础。
机缘巧合开创“珠绣画”
高中毕业后,黄伟雄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后来被安排进入地方国营潮绣厂工作。埋首在潮绣、珠绣设计中,他也渐渐爱上这份与色彩与艺术打交道的工作,倾尽所学致用于潮绣、珠绣设计中,创作出不少精巧的潮绣作品。1993年,他离开国营企业,创办了一个珠绣公司,生产的珠绣、潮绣作品远销海外。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2001年。记得那一天,黄伟雄正在设计室设计“花稿”,助理像往常一样,用一个大木托盘给他准备了几十款珠子,满满地堆满了几十个布做的“珠碗”。不料,在走到黄伟雄身边时,助理脚下一个踉跄,手里端着的一整盘珠子都摔在地上,原本整齐地放在不同“珠碗”里的不同颜色的珠子,这会全部洒出来散满木盘子。看着那一盘五颜六色杂糅的珠子,黄伟雄却突然惊呆了。在他眼里,那一盘乱珠幻化成一幅大自然的画卷,绿色的青山,红色的晚霞,金黄的阳光,淡蓝的海水,而那盘子的红木边则成了天然的画框。“为什么不用珠子绣成画?”他不禁自问道。
灵光一闪中,一个令人叹服的艺术品种诞生了。说干就干,他调动脑海中有关珠绣设计的知识,设计出第一幅珠绣画作品《梅兰菊竹》。该作品一完成,得到了工艺美术界不少前辈的肯定和鼓励。黄伟雄敏锐地觉察到,珠绣画未来大有可为,不久,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珠绣画挂屏”专利,并很快获得了证书,成为珠绣画创始人。
扶着母亲领艺术大师奖
在步入黄伟雄的珠绣工作室展厅时,记者被眼前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珠绣画卷折服了。取材于徐悲鸿《八骏图》的《前程似锦》珠绣画,绣制的是八匹迎风驰骋的骏马。远看,它和徐悲鸿笔下的《八骏图》颇为神似,让人仿佛能听得到马儿的嘶鸣,感觉到马鬃的飞掠而过,只有当一束灯光打在画面上,珠子反射出淡淡的光泽时,才让人想起那是一幅珠绣画。整幅珠绣画仅仅用灰色一个色系的100多种颜色深浅不同的珠子,利用“渗针”法将它们由深到浅渐次排列,通过深浅变化的颜色来刻画马的肌理,展示飞跃的动感和马儿的立体感。“这幅画用了20多万颗玻璃珠,花了8个多月时间才完成。”黄伟雄告诉记者,该珠绣画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近年来,黄伟雄先后设计、创作的珠绣画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中获得金奖。2012年,他被评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颁奖那天,他扶着老母亲一起上台领奖。母亲是他入行的第一个师傅,带着母亲去领奖,不仅仅是出于孝顺,也是因为感恩。
创新题材传承珠绣情
作为潮绣的一个门类,珠绣同样是纯手工的工艺美术品,其市场价值正在逐渐引起关注。珠绣画要走得更远,秘诀在于不受传统题材的束缚,要敢于结合市场进行创新。黄伟雄正在做的,就是用创新将这门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创新珠绣画,最为关键的是题材的创新。”黄伟雄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珠子等材料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具有表现力,但传统的梅兰菊竹、松鹤等题材,市场需求却有所萎缩,必须结合当下进行一些题材的创新,才能符合年轻人的胃口。比如,他将雅典、伦敦、北京等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地标绣制成珠绣画《从雅典到北京》,设计的人物画像《郑成功》都是好评如潮的创新珠绣画精品。
采访行将结束,黄伟雄坐在绣花绷子前,捏起绣花针给记者表演一番。绣花针一起一落间,一片用绿色玻璃管珠绣制的叶子,便栩栩如生地钉在绸布上,在灯光下闪耀着绿色的光芒。我突然想起本土作家黄国钦《烟雨潮州》中的一段话:“喝这水的潮州男子春山灵秀,喝这水的女子春水柔柔。这灵山秀水,阴阳合一,便生成了潮州男子的鬼斧神工。潮州男子的一双巧手,全不让潮州女的抽纱绣花。”而黄伟雄这位潮州男子,也正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绣制自己与珠绣的不解情缘,绣制传承着这一传统工艺。
相关文章
- 黄永玉巨幅画作现身广州荣宝斋
- 鸟居清长常画已婚妇女 列入浮世绘六大名家
- 卢甫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中国福建土楼山水画在法国巴黎展出
- 崔如琢水墨画下个月亮相保利秋拍,并在多城市巡展
- 徐悲鸿关门弟子对画百位小画家
- “大画云南 回归自然”艺术周系列活动进入尾声
- 2013中国首届国际画材周在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开幕
- 艺术家贾雨在自己60岁寿宴上撕百万作品
- 迷惑于当代国画山水画的创作困境
- 水云—杨燕来水墨画巡展在广东画院美术馆开幕
- 委拉斯贵支油画作品欣赏《布列达的投降》
- 临摹古典名作推荐:
- 黄胄中国画作品欣赏
- 如何三小时画好素描
- 中国画交流展在上海虹桥古玩城举行
- 当代画马名家杨书华作品欣赏品鉴
- 青年画家宗锡涛水墨画受关注
- 行家“望画兴叹” 画廊难掩资金窘境
- 凡·高当成赝品的真迹《蒙马儒黄昏》市价超过5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