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圣母_达芬奇描绘玛利亚和儿子耶稣的油画赏析
发布者:泽居画城 | 发布时间:2016-05-07
《拈花圣母》,意大利,达芬奇,1478年,画布油彩,规格不祥,慕尼黑老绘画馆藏 《拈花圣母》表现的是年轻的玛利亚和儿子耶稣在一起的情景。这幅画虽然也是采用宗教题材,但却完全排除了宗教画的气息,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这里的圣母已不再是传统宗教画中的那种超脱人世的冷漠的面孔。圣母穿着暗蓝色的衣服,外加红袖红裙,身披金色的斗篷,胸前别了一只胸针。圣母将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康乃馨。圣婴正伸出手想要抓住康乃馨。据传说,粉红色康乃馨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难时留下的伤心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母爱的象征。红色康乃馨则是象征殉难的基督徒的血,似乎预示了圣婴以后的遭遇。 ![]() 此画前景中摆着一瓶花,圣母的肘部几乎就要碰到花瓶。萨瓦里笃定该画是达芬奇跟韦罗基奥学徒时期的作品,画中的圣母带有韦罗基奥作坊的特点--苍白的、北欧人式的脸,金黄色的卷发,双眼望着下方。最能反映达芬奇特色的地方是圣母身后穿过凉廊的风景,那是一排崎岖不平,犬牙交错的山峰。《拈花圣母》中表现出的人性感染力更是超越了当时的同主题作品。圣母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和圣婴专注抚弄花朵的神情是如此生动,令人怜爱。 达芬奇花了大量的时间观察人物动态、表情,以捕捉人们微妙的心理和情感。或许在人文主义和自然写实的影响下,达芬奇的圣母子看来人性多于神性。毕竟神降生于人间,也必须经过人间的“情”的浸泡和历练,再从中超脱。如果画家是以人性中至善至真的情操,如慈爱、纯洁,天真等等来诠释神在世间的表现,也是合理且有说服力的。 |
相关文章
- 画家笔下的章子怡作品欣赏
- 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含义解读
-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作品高清大图赏析
- 青年画家谢光跃作品欣赏
- 2014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生作品欣赏
- 达芬奇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高清大图赏析
- 达芬奇传世名作:《蒙娜丽莎》高清大图赏析
- 达芬奇油画作品《抱银鼠的女子》赏析
- 达芬奇画作《勒达与天鹅》大图欣赏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巨作背后的故事
- 英国画家Jeff Rowland油画作品:雨中的浪漫曲
- 匈牙利超现实主义画家艾斯特凡·桑多菲油画作品欣赏
- “伤痕美术”时期,经典油画作品欣赏
- 伤痕美术代表作品:《1968 年×月×日雪》高清大图欣赏
- 罗中立《父亲》高清大图赏析
- 俄罗斯画家 Sergey Cherkasov 作品欣赏
- 梵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高清大图赏析
- 梵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赏析
- 梵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各种效果欣赏
- 1888年在阿尔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