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耶稣下十字架》_鲁本斯宗教人物群像油画作品赏析
发布者:泽居画城 | 发布时间:2016-05-07
《耶稣下十字架》,1609-1610年,德国,鲁本斯,木板油画,462cm*340cm,比利时安特卫普大教堂藏 ![]() 鲁本斯在意大利住到1608年。后因母病才回到安特卫普。不久,他又被佛兰德斯执政当局聘为宫廷画师。这时他想摆脱前期专事模仿风格主义的流弊,去寻求个人的风格。《上十字架》与《下十字架》两幅受委托而作的宗教题材的大画,可以用来说明这种努力的迹象。《上十字架》似乎是画家对自己在意大利进修所得的总结。而《下十字架》一画则是他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探索。 《耶稣下十字架》的画面构思正好与《耶稣上十字架》相反的是,它没有剧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哀痛的宣泄,所有形象被置于深沉的黑夜中。按照教会指定,这些画上不准有民众场面,不许表现软弱和悲哀。鲁本斯巧妙地回答了这种限制,发挥了艺术家天才的创造性,顺其需求地顽强表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基督被钉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亲友和信徒们络绎不绝地来悼念他。有一位叫约瑟的亚利马太城人,受众人之托求见罗马祭司彼拉,允许埋葬基督的尸体。《下十字架》就是描绘这个情节。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布置画面,人物组合成对角线式安排:基督的尸体处于中心的亮区顶端,那位老者用嘴含着布,托着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约瑟。承受降下基督身体的穿红袍者是约翰,对应的那位长胡子老人是彼得;抬手扑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玛利亚,那位虔诚而多情地捧着基督脚的是抹大拉。在这幅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充满崇敬的爱和深沉的哀伤,画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 |
相关文章
- 画家笔下的章子怡作品欣赏
- 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含义解读
-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作品高清大图赏析
- 青年画家谢光跃作品欣赏
- 2014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生作品欣赏
- 达芬奇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高清大图赏析
- 达芬奇传世名作:《蒙娜丽莎》高清大图赏析
- 达芬奇油画作品《抱银鼠的女子》赏析
- 达芬奇画作《勒达与天鹅》大图欣赏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巨作背后的故事
- 英国画家Jeff Rowland油画作品:雨中的浪漫曲
- 匈牙利超现实主义画家艾斯特凡·桑多菲油画作品欣赏
- “伤痕美术”时期,经典油画作品欣赏
- 伤痕美术代表作品:《1968 年×月×日雪》高清大图欣赏
- 罗中立《父亲》高清大图赏析
- 俄罗斯画家 Sergey Cherkasov 作品欣赏
- 梵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高清大图赏析
- 梵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赏析
- 梵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各种效果欣赏
- 1888年在阿尔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