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5年 左笔国画大师 著名画家傅小石辞世,享年85岁
8月17日23:30,傅抱石长子傅小石的个人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傅小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江苏南京逝世,享年85岁。”
傅小石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被公认为是傅家几个子女中最有天赋和才情的一位,在父亲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创的泼墨没骨人物画风,擅长以国画手法创作出具有油画效果、立体感极强的人物作品。这位画风酣畅淋漓、题材丰富多彩的画家一生坎坷,文革期间为保护父亲留下的数百画作,曾含冤入狱十年,后双腿残疾,右半身因中风而偏瘫,但以惊人的毅力改用左手作画。刘海粟曾写道:“对小石的画不能用寻常的尺子去量,这是一颗热情的、不甘沦为平庸而虚度岁月的心……是生命和艺术战胜死亡、残疾(左手之外,三肢失灵)的丰碑。”
傅小石的弟弟傅二石今年80岁,他在接受采访时非常悲痛:“他原本有可能成为一位大师,这是他上中央美院时,黄胄和黄永玉等人的看法。他10岁就出画册,被称作‘神童’。在傅二石看来,傅小石是一个为画而活的人,在出狱后回家的当天,满脸憔悴的傅小石说的不是狱中生活,而是问家里人,自己在狱中写了本书叫《图案构成法》,有没有办法出版。他在平反期间中风,右侧身体偏瘫,但他在医院就开始练习左手作画,“从画圆圈开始,他的人生也从零开始,不但恢复了绘画能力,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接通记者电话时,省美术馆馆长周京新刚刚从傅家出来,他表示,馆里将派专人与傅小石家人配合,共同办好后事。最近,省美术馆将举办一场该馆离退休老画家的专题展,其中就有傅小石先生的作品。接下来,省美术馆将推出全省著名美术家的系列丛书,傅小石也会出一个单本,全面介绍他的艺术成就和对江苏美术的贡献。 “小石先生顽强地延展着自己的艺术生命,保持着火热的创作状态,这种毅力和精神,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昏迷后,我国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傅小石先生,于8月17日23时30分在中大医院安详辞世,享年85岁。昨天,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傅小石夫人王汝瑜几度哽咽,她说,希望喜欢傅小石和他画作的人们,能来送傅小石最后一程。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一生太苦 四肢仅剩左手能动
傅小石是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长子,江西新余人,自幼酷爱绘画。在傅抱石的众多子女中,傅小石的绘画天赋是极为出众的,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童年时就被称为“神童”。傅小石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职期间为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室创作人员,199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5年9月退休。
王汝瑜与傅小石是患难夫妻,他们于1966年结婚,已携手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说起丈夫一生的经历,王汝瑜唏嘘不已:“他这一生实在太苦了!”
傅小石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时,就被打成“右派”,被送去农场劳改。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为了保护父亲傅抱石的400多幅作品,入狱将近十年,在监牢中摔断了左腿。1979年,当得知自己平反后,傅小石兴奋过度,导致脑部中风,手术后,他右半身瘫痪,四肢仅剩左手能动。
左手作画 开创“泼墨没骨”画法
成为残疾人后,原本用右手作画的傅小石一度灰心绝望,在王汝瑜的鼓励下,凭借着坚心毅力,他开始尝试用左手创作。
这位绝对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画家,先从最简单的笔画和写字练起,随后尝试用钢笔画些简单的人物素描。经过苦练,他终于可以用左手驾轻就熟地继续创作生涯。
虽然是傅抱石的儿子,但傅小石不满足于仿效父亲的作品,他勇于探索,刻意求新,独辟蹊径,开创了“左笔泼墨没骨人物”的画法,独步中国画坛。他的泼墨没骨人物画法,以国画表现手法来画具有油画效果,立体感极强的人体,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2011年出事前,傅小石已经在国内外举办了十九次画展,出版了十多种画册,声誉卓著。
傅小石虽然早就成名,但丝毫没有著名画家的架子,对人平易可亲,彬彬有礼。《金陵晚报》记者多年来数次采访傅小石,每次都深深感到傅小石先生为人谦逊和蔼。
“小石是残疾人,画一张画非常困难,但只要人家向他要画,他无论如何,哪怕偷偷摸摸都要背着我把画画好,送出去!”王汝瑜说。傅小石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多次向中国残联、希望工程捐赠画作。比如,2009年,他就两次为南京农业大学白血病女大学生和徐州白血病患儿义卖捐款。
这一天终于到来 小石走得很安详
2011年,当时80岁的傅小石不幸遭遇车祸。之后突发颅内出血,一直昏迷。这五年以来,主要是相濡以沫的王汝瑜一直在照顾傅小石。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她还是很害怕这一天的来到。“小石走的时候已没有知觉,很安详!”说起和自己相伴五十年、不离不弃的老伴儿,王汝瑜哽咽不已。
今年3月份,《金陵晚报》曾报道了傅小石昏迷后,王汝瑜不离不弃,照顾老伴儿的故事,稿件感动了很多人,很多傅小石昔日的朋友,纷纷前往医院探望。傅小石去世后,追悼会定于8月21日上午8时30分在南京市殡仪馆致远厅举行,王汝瑜也希望老朋友们能来送他一程。
王汝瑜说,多年来,傅小石对自己以左手辛苦创作的作品非常珍惜,家中还有不少藏画,她希望未来能为傅小石办一个纪念馆,珍藏其作品,也延续傅氏“画脉”。
大家风范感染众人
□金陵晚报记者 陈曦
弟子眼中的他
为人低调 重艺术不重名利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国家级美术师郭建华是傅小石的弟子。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联系上郭建华。得知恩师离世的消息,郭建华十分悲痛。“学习过程中,傅老师要求我创新,他一再强调:‘不要模仿我的风格,你要把你西画的基础和水墨画结合起来,画出你自己的风格。’”
郭建华还回忆了傅小石的几件小事。“他为人低调。有次他办画展,我帮他写横幅。写完后傅老师说:‘字写得太大了,改小一点,观众看的是作品,不是来看横幅的。’还有上世纪90年代,江苏画家作画为洪灾募捐,主办方怕傅老师行动不便就没通知他,他得知后,一定要求参加。另外,傅老师每天下午3点坚持作画,我有时在场要帮他换洗笔水,他坚决不同意,拄着拐去自己换,从这个小事可以看出他对艺术创作有多认真。”
老友眼中的他
教学严格 对朋友有情有义
老一辈新闻人、书画界的资深通讯员吕西翰,是傅小石生前的老友。吕西翰告诉金陵晚报记者,“他和他夫人都热情好客,待人真诚,经常邀请我去他们家作客。那时他在家带几个学生,如果布置的作业学生没完成,他是不会让学生进门的。傅老师的画很少卖,别人高价来买,他往往不愿意卖;但对于志气相投的朋友,他有时会赠画。”吕西翰还透露,傅小石专注创作,极少接受宴请,“但有次我亲戚大婚,我邀请傅老师出席,他人很厚道,看在老友面子上破例答应了。”
收藏家眼中的他
水平一流 作品价值被低估
在傅小石的弟子郭建华看来,傅小石的作品价值是被低估的。“当今的书画界是比较浮躁的,我认为,没有好人品,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傅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大家,他人品非常好,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但商业价值是被低估的。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真正的艺术品一定会被准确的估值。”
在资深收藏家谈建国的眼中,傅小石是新金陵画派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他的水平一流,这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曾经他的作品也卖到过十几二十万一平尺。目前他作品的价格虽然不怎么卖得上去,主要还是受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傅小石的作品,收藏界普遍认为会有人接手,可以变现。如今傅小石离世,他的作品价格应该会迎来小幅度的升温,从长远来看,也是涨幅可期。”记者 于峰
据悉,傅小石的追悼会将于8月21日上午8:30在南京殡仪馆举行。
相关文章
- 黄永玉巨幅画作现身广州荣宝斋
- 鸟居清长常画已婚妇女 列入浮世绘六大名家
- 卢甫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中国福建土楼山水画在法国巴黎展出
- 崔如琢水墨画下个月亮相保利秋拍,并在多城市巡展
- 徐悲鸿关门弟子对画百位小画家
- “大画云南 回归自然”艺术周系列活动进入尾声
- 2013中国首届国际画材周在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开幕
- 艺术家贾雨在自己60岁寿宴上撕百万作品
- 迷惑于当代国画山水画的创作困境
- 水云—杨燕来水墨画巡展在广东画院美术馆开幕
- 委拉斯贵支油画作品欣赏《布列达的投降》
- 临摹古典名作推荐:
- 黄胄中国画作品欣赏
- 如何三小时画好素描
- 中国画交流展在上海虹桥古玩城举行
- 当代画马名家杨书华作品欣赏品鉴
- 青年画家宗锡涛水墨画受关注
- 行家“望画兴叹” 画廊难掩资金窘境
- 凡·高当成赝品的真迹《蒙马儒黄昏》市价超过5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