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的创作规律与手段
关于水彩画的创作,我们一般都是源自于生活的,而水彩画也是有着自己的创作规律与手段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它的规律和手段具体有哪些。
一、水彩画源于生活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先导,水彩画创作也是如此。画家只有通过深入生活,才能找到创作题材、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一个创作者的生活经历越丰富,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越生动,但生活经历丰富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创作出生动的作品来,所以,不能把生活和创作划等号。从生活到创作对具体的创作者而言,要作具体的分析。画家深入生活,是创作中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生活,一切创作活动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有生活并非一定能出好作品,重要的是对生活的体验,如何去体验生活是深入生活的关键。 二、水彩画源于体验 从绘画心理学角度来看 ,任何生活都在于感受和体验,感受与体验是否渗入感情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对创作者来说,等于没有生活。 然而 ,体验又是创作者思想和经验的结晶,对生活的体验取决于画家体验的深度和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取决于画家思想的深度和画家思维活动的过程。 对生活的体验 ,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体验本体是否具备体验的主观意识;其二是体验客体是否能与体验者产生某种共鸣,这些都体现在体验者在生活过程中是否有所发现。 三、水彩画源于发现 发现是画家体验的结晶 ,是体验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发现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直觉思维的过程。它告诉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所引起的具体感受是什么,与其他事物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体验才是发现。发现的前提是在心理学上依据因果规律说明审美愉悦是什么,并根据这种愉悦或不愉悦推至什么样的对象及其事物而引起这种体验的本身在创作灵感中的作用。 当人们观察冬日景色时 ,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体验实效:有的人表现出畏惧寒冷的胆怯,体验出孤独、冷漠、无望甚至压抑;而有的人则充满了迎接考验的勇气,体验出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力量。通过对前者的体验,如果画家以此发现了在雪中冻死的茅草,勾起对弱者的同情,这种发现在自己潜意识中找到了一种对生命的绝望,这当然也是发现的一种。而通过后者的体验,如画家以此发现了雪中傲立的红梅,勾起对强者的赞美,这种发现在自己潜意识中找到了一种对生命的歌颂,这无疑也是一种发现。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只要是有了与众不同的发现,才是生活体验成功的关键。 四、水彩画源于领悟 对任何事物的观察、体会和发现 ,领悟是最重要的。这种领悟不是道学家的,也不是法学家的,更不是哲学家的,而是艺术家的,即要有艺术家的领悟。 德拉克罗瓦创作的《受雷电惊吓的马》在对艺术家的领悟能力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马是最容易受惊的 ,这是较常见的现象,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德拉克罗瓦能从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体验到常人不曾有过的感觉,发现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联想,领悟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共同点,是画家对惊恐的一种认识,或者说是某种事物在画家心里所产生惊恐感的结果。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现,而是这种现象在画家自身体验中的升华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心灵领悟,这就是杰出画家和普通人在艺术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它说明体验的意义在于领会和再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即所谓的“悟”。 正是这种“悟” ,成为画家最为重要的创作初衷。当人们看到一处风景,马上会联想到这种风景给人的印象,或者产生某种回忆。这种印象是最具领悟意义的,而这种回忆则是经验的,所以经验同样重要。 当一个人曾在某种风景中有过甜蜜的故事 ,那么他领悟的这处风景当然给他带来甜蜜的感觉;相反,如果这个人曾经在某种风景中遭受过打击或者是惊吓,那么他看到这种风景之后的领悟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家的领悟仅仅是局限在这么一个范围之内。正像苏里科夫看见一只黑色的乌鸦便联想到莫洛卓娃,因而激发了他进行《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创作热情,对于乌鸦和莫洛卓娃两者之间画家所产生的联系,这就是画家“悟”性的发挥。 五、水彩画源于构思 构思是画家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构思是水彩画以及一切绘画创作的第一步。构思是将创作者心灵深处潜意识的感觉、领悟和思想画面 化、具体化、形象化和场面化的“发酵房”是创作者在某一创作主题的想象内进行的运筹与思考过程。因此,研究构思的目的是力求通过对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思想以及创作心理的阐释,从中了解画家是如何选择创作角度、如何确定创作主题,以揭示画家在这一环节中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流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认识的过程 ,构思就是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总结和提炼。 在创作的构思阶段 ,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主题的选择,大量的信息被创作者收入他的大脑,产生某种冲动。从构思的意义而言,选择什么素材来表现主题,如何使这些素材为主题服务是最为困难的工作。从构思的整体关系来看,画家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精选是惟一的手段,随之而进行的素材综合,则完全是创作者通过对主题的理解来确定。因为并非所有的与主题有关的素材都能放进画面,所以,构思中便会出现两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其一是确定作品的主题,这里包括了对主题的认识、提炼和升华;其二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通过水彩画中什么形式和手段以及语言来表现会更好。 构思的过程极为复杂 ,与绘画的思维形式和表现样式有很密切的联系。有关构思的问题必须落实到某种艺术的样式上,才有可能展开。最为传统的样式是画家通过某一故事、某一情节来进行构思和创作。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 品《最后的晚餐》是比较典型的 ,这类创作构思与叙事性散文和小说十分相仿,我们将这类体裁的绘画称之为情节型绘画。另一样式是情感型绘画。情感型绘画与情节型绘画不同,它所表达的内容和事物不再以叙述某个故事为目的,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从绘画形象所渗透的思想感情、所寄托的理想来进行构思的。在这类作品中,画家廖剑华在《红土》表现得比较典型,我国宋代画家马远也属于这一类画家,情感型绘画的构思和抒情性诗歌十分相仿。中国古代画家所谓“寄情山水”,就是指在对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观察体验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同时通过所表达的事物反映画家的审美情趣。从绘画自身的意义说,这类作品还没有真正体现绘画最为本质的特点。因此,画家在不断探索之中,又出现了一种象征型的创作样式。如中国的文人画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体现画家自己的寄托。同样,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也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上面就是关于水彩画的一些规律和创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水彩画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