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斗禽
中国虽然有句格言叫“以和为贵”,但是老实说,打架确实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好奇心和参与感,只要挨打的不是自己,大部分人都会凑上前去看热闹。因此自古以来,除了人类的角抵、相扑、拳击、摔跤以外,还发展出大到斗牛、小至斗蟋蟀等等观看禽虫畜兽厮打相争的各种斗戏。
登上斗技场的鸟禽
大约成书于清道光30年(1850)的《续客窗闲话》卷七《斗鹑》说:“禽之善斗者,有鸡、有画眉、有鹌鹑……南人好斗画眉,北人好斗鹌鹑……富室贵胄,遇有俊物,不惜重价购之。……示日开圈,鹑客麇集,挟资千万。”可见,各种斗禽签赌是当时博弈热钱汇聚的重头戏。传钱选《画眉清筱》所画的,就是野外草竹荆枝之间打斗坠地的画眉鸟,图中两鸟相斗正酣,居上的一只看似已经压倒敌人,可下方的对手却抓住它的鸟喙继续顽抗。画面就这么凝冻在这势均力敌的瞬间,画家促狭地营造了好像对手下一秒钟就要奋翅翻身、反制逆转的紧张战势。
传宋陈居中《斗鹑》,画的则是两名席地而坐、斗鹑取乐的异族人士。红色的树叶显示时已至秋,两位尖帽髡发的蓄须男子,趁着在溪畔放马时,铺开彩毡斗鹑,一人手持树枝,撩拨着毡毯中央的鹌鹑,面容专注。另一人则兴致盎然地抱膝而观。二人视线交汇处,两只鹌鹑直背伸颈,面对面分腿而立,状欲扑啄。这场斗鹑不只吸引人的眼光,似乎连那两匹低头进食的马,也忍不住抬眼观望战况如何。明朝人谢肇淛(1567-1624)所着《五杂俎》卷九中载道:“江北有斗鹌鹑,其鸟小而驯,出入怀袖,视斗鸡又似近雅……鹑虽小而驯,然最勇健善斗。”清初记载雍正皇帝(1678-1735)对子孙百姓训勉劝戒之言的《世宗宪皇帝圣训》和《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以及朱批谕旨里面,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禁止斗鸡、斗鹌鹑和斗蟋蟀等事。清人徐珂(1869-1928)在《清稗类钞》考证“斗鹌鹑之戏,始于唐,西凉厩者进鹑于玄宗,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人咸养之……惟既以博斗争胜负。”就连文学家鲁迅(1881-1936)的杂文《观斗》中也提到:“……最普通的是斗鸡,斗蟋蟀,南方有斗黄头鸟,斗画眉鸟,北方有斗鹌鹑,一群闲人们围着呆看,还因此赌输赢。”看起来斗鹌鹑不但是外来习尚,还源远流长一直持续到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