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0163439 登录 注册(即赠50元) 会员中心
购物袋 ( 0 )

购物袋内还没有商品,赶快选购吧!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书画收藏 > 看不懂的画,怎么去理解和收藏

看不懂的画,怎么去理解和收藏

发布者:泽居画城 | 发布时间:2015-03-08

平常我们看到一些名家的抽象作品,还有一个意象的画作,很多人都不了解哪里好,哪里出彩。他的艺术价值在哪,对于这样的画作,应当怎么去理解和收藏呢?

去年,已故番禺籍名家关良大型作品展在东莞举行,为此利用周末时间专程驱车前往。偌大一个展厅,只有我与夫人两位观众,显得有点冷清。看场的两位保安见我看得专注,于是前来热情打招呼,他们告诉我:来参观这个展览的多是行内人,收藏名人刘益谦、董国强等在开幕当天就来了,大家对一次性见到关良这么多精品都显得颇为激动。

而其他行外人参观时则多说看不懂,感觉像儿童画,听此言,我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记得二十年前在广州某文物商店,我听到柜台的女服务员在讨论赖少其的画,也是如此说法。更记忆犹新的是还曾听及一位岭南名家说“赖老形都画不准,他哪会画画”。二十多年一晃而过,岭南大多数观众的看法还是惊人的相似,这也证明群众艺术审美的普及提高还远远不够!

一位来自浙江的资深藏家朋友一席话让我产生了共鸣,他说:“其实我玩了这么久的收藏,也挺理解艺术家的无奈,追求学术高度的人,很可能因不迎合当时市场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而失去了市场的追捧,反过来只顾及追求市场认同的画人,又极可能因长期被市场左右、磨灭自我最终学术成就不高。仅有小部分一边追学术、一边求市场的画人,也许勉强活得滋润些,但将来终究难成一代宗师。成大师者必是超越时代审美潮流的先行者,一定从开始就难被人理解,注定是孤独者。因此敢于收藏这类冷门作品并长线持有绝非易事。” 看关良、黄宾虹坎坷的经历,也确实如此。可难道大才就该如此寂寞?难道观众的审美观就该如此停滞不前?


众所周知的原因,画面优美的作品受众面远远高于其他作品,它们能让普通观众很快产生共鸣,容易产生购买的冲动。如晚清的全才任伯年、民国的山水画家吴湖帆、花鸟画家陈半丁等作品皆华丽过人。他们的画在当时风行一时,可谓洛阳纸贵。可是百年之后,他们三人的风头却分别被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盖过,艺术成就与地位相形见绌,何故?前三者皆在延续前人的艺术道路,为渐变高手,开拓性则有不足;而吴、黄、齐则是拓展新路有新突破的杰出代表,为质变大才,他们的作品虽不为当时的大多数观众理解,但超前的审美与理念却赢得了后人的热爱。他们更注重线的韵味、质感、节奏、张力、拙趣和浑厚,勇于抛开形的束缚而直追心灵的自由,故多经久耐品。大才们不会为了迎合更多的当世观众而去降低学术的超前追求,更不会屈服于市场而追求时人看得懂的普通华美,反而更多会去研究、表现同时代观众看不懂的世外美学程式。

 

相关文章


体验泽居画城

新手
注册新会员 如何订购 正品保障 常见商品问题
支付
支付方式 分期付款 发票说明 支付问题
配送
包裹签收 配送方式 配送说明 自提流程
保障
服务保障 价格保护 七天退货说明 售后流程
帮助
商务合作 分销加盟 严正声明 人才招聘
企业备案号:赣ICP备15009236号-1
放心消费网站 工商网监 网购维权 消费者喜爱 一淘网标志 财富通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