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不为人知的八大“真相”
艺术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不为人知的八大“真相”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于1890年去世,年仅37岁,去世之后他的作品才广受赞誉。近年来,两部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梵高传》和《午夜巴黎》都涉及到了梵高的画作——然而这位逝去的荷兰艺术家在他生前一直认为自己的毕生作品皆为败笔之作。梵高在艺术界根本称不上是个明星,据说这名艺术家在他有生之年只卖出了一幅画作。他整日受自我怀疑和种种行为病症的折磨。
在梵高的《星夜》(称得上他画作中的精品)绘制完成后,这位艺术家依然不认为这是幅佳作——这似乎是他的第一直觉反应。然而,这幅画作于1941年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永久收藏的珍品;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于1973年建立,该馆的首要任务则是收藏梵高的作品。
最近一篇《名利场》杂志中的文章对梵高最后几年的生活及他的过早死亡提出质疑。于是,《赫芬顿邮报》调查了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以下有八个你不知道的事儿。
1. 梵高似乎是把蜡烛放在他的帽子里,这样他就能在夜晚作画。
据说梵高画画时在他的帽檐儿上摆着一排蜡烛,但这一说法并不能完全确信——在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到《罗纳河上的星夜》“实际上是在一盏燃气灯所释放的光亮下”完成创作的——这个故事经常被反复讲述。
梵高在另一封写给他弟弟的书信中说道,“对我来说,夜晚仿佛比白天更具活力,夜晚的色彩也比白天更加绚烂。”倘若这些说法都属实,那么梵高就得在夜里寻找咖啡馆,头顶着他那烛光草帽在其他顾客身旁画画。在写给一位朋友、同样也是艺术家安东·凡·拉帕德(Anthon van Rappard)的一封信中,梵高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那支蜡烛是一位女性的化身,而飞蛾是男性的化身。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以看出,男性扮演着非神圣的角色——但这也反映了真实情况。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这么应用的,因为...难道蜡烛燃烧就是要让飞蛾扑火?如果人们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以这种方式自杀也就有价值可言。
2.尽管大家都认为梵高是自杀身亡,但仍有一种说法称他可能死于他杀。

普利策奖得主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Steven Naifeh和Gregory White Smith)于2011年发表了一本名为《梵高:人生》的书,书中讲到梵高当时并没有自杀,而是被当地的一名鲁莽少年杀害。艺术历史学家并没有完全接受梵高自杀的史实——阿姆斯特梵高博物馆仍然将梵高的死亡明确记录为自杀——《名利场》杂志于2014年11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名法医专家对梵高持枪射杀自己提出质疑,因为梵高没法儿那么近距离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身体,同时梵高的手掌上也并未发现灼伤痕迹。
奈菲和史密斯书中指出,没有人找到射杀梵高的那把枪,也没有人找到梵高当时出门画画时携带的画架;此外,梵高在从麦田到住所的途中(近一公里)竟会发生对其产生致命伤害的事件,这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尽管梵高他杀的论断是作者的推测,但奈菲和史密斯发现梵高死前不久的画作都表露出梵高愉悦的心情,并且梵高在他的各种书信中都明确表示他反对自杀。
不管怎样,“自杀”的确是梵高自己的想法,因为梵高曾在他的住所对他弟弟说过他想离开人世并且拒绝一切医疗救助,“这样悲痛就将永世长存。”
3.梵高没有割掉自己的耳朵,那是他人所为。
首先,梵高的整个耳朵并未完全割除,只是他的部分左耳垂被割掉了。据《小日报》(Le Petit Journal)的一则报道称,事故发生后第三天,梵高的确是将割下的部分耳垂送给了一名妓女,但是否真的是梵高自己割下了自己的耳垂,对此仍需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事故发生的那段期间梵高与同样是画家的好友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住在一起。高更是名专业击剑手。梵高和高更两人经常斗殴,如此说来那晚发生在梵高身上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两人都承认说是梵高自己割下了自己的耳垂,但这也许是为了顾及梵高这位荷兰艺术家的颜面。同时,梵高也有可能说谎。梵高爱高更胜过高更爱他,过去梵高的弟弟提奥千里迢迢才把高更买通,请来和梵高住在一起。
也许是出于某种原因,梵高说他想不起事故当晚发生的一切。然而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信中却说:“幸亏高更...那晚没有携带机枪或其它危险武器。
4.梵高一边绘制《星夜》时还一边望着窗外,那时的他知道自己精神有问题且正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1889年1月,从阿尔勒的一家医院出院后,梵高割下了左耳。然而,他察觉到自己精神方面的问题并未痊愈。几个月后,梵高于五月份主动去了圣保罗精神病院进行治疗。据梵高博物馆记载,在梵高住院后不久,提奥给他哥哥的书信中写道:
得知你身体并未有好转,我非常伤心。尽管在你写给我的书信中并未透露出你精神衰弱的状态,但你进精神病院却诠释了这一截然相反的事实。希望这仅仅是你的一个预防措施。我了解你能够为一切做出牺牲,你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不想拖累那些认识你的人。
在精神病院疗养期间,梵高绘制了许多经典之作,包括《鸢尾花》、《橄榄树》和《星夜》。
梵高认为自己的《星夜》是败笔之作。他在给他弟弟的书信中谈到了他的画作,信中写到他准备用自己的方式把他的作品邮寄出去(提奥试过出售梵高的作品,但未能卖出过一幅画作)。梵高在信中提到画作《星夜》“对我来说一文不值。”它甚至连“一丝的美物”都称不上,就如信中提到的其它画作一样没有价值。梵高本打算邮寄所有的画作,但由于邮费不够,《星空》从包裹中拿了出来。
5.梵高在他有生之年可以在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前走过,因为“梵高”是取自他幼年夭折的兄长的名字。
梵高在荷兰津德尔特出生长大。1849年梵高的父亲西奥多卢·梵高是荷兰归正教会的牧师。和梵高同名的兄长文森特刚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埋葬文特森的教堂至今犹在。
津德尔特是梵高的诞辰之地,津德尔特以此感到荣耀。这座城镇建有梵高广场、梵高和他弟弟提奥的纪念雕塑,且保留着梵高住所旧址。梵高以前住的房子坐落于津德尔特大街,但不幸的是已被拆除。
6.梵高在他二十七八岁时才开始创作,时年37岁去世,然而他一生竟完成了近九百幅画作——平均一个礼拜完成两幅画作。

梵高从事绘画创作之前,他曾试图做个信徒传道者、教师、艺术经销商,或从事其它职业。后来,据梵高画廊记载,在1881年12月底梵高写给提奥的信中说道:
提奥,我非常高兴能够拥有我的颜料盒,用颜料画画也至少有一年了,现在使用颜料的熟练程度要比刚画画时顺手的多,我想我现在能够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了...提奥,我要开始我真正的绘画生涯了。难道你不认为我这个决策非常正确吗?
梵高生前共创作了近900幅油画、1100多张素描。梵高不愧是“多产的”艺术家,但他有可能患有癫痫症(在他生前曾被诊断出)和一种叫做多写症的行为症状,而多写症导致患病者抑制不住想写字的冲动,对梵高而言,就是画画的冲动。
7.梵高油画中鲜明的黄色调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暗淡、褪色。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为梵高画作中标志性黄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期间推出了一款颜色为铬黄的颜料,而铬黄“是一种有毒的铬酸铅,它同那个时期许多颜料一样具有不稳定的化学性质。”
遗憾的是,以《在亚尔的卧室》为例,梵高油画中的黄色调这些年来都已明显暗淡、褪色,以至我们当代的观赏者都不能观赏到梵高作品原始的明亮色调 。
科严森(Koen Janssens)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变成棕褐色的颜料进行了样本检测,据科严森称这种颜色蜕变是无法还原的,他说:“这种化学反应反过来发生的话就将对油画构成更大的损伤。”
8.世上最长寿的人生前曾见过梵高,在她记忆中梵高“邋里邋遢,衣衫褴褛,脾气还不好。”

珍妮·卡尔门(Jeanne Calment)生于1875年,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被认为是史上最长寿的人。她在法国阿尔度过了她的一生,正好1888年梵高赴阿尔旅居。那一年,梵高去卡尔门叔叔的店里买过绘画颜料。之后卡尔门把梵高描述为“邋里邋遢,衣衫褴褛,脾气还不好。”
卡尔门见到梵高的那会儿才十二三岁。《纽约时报》上的一篇讣告中曾这样评价梵高:“他相貌丑陋,举止粗俗,行为无礼,令人憎恶——我不跟他计较好了,因为大家都叫他疯子。”
另:梵高画过30多幅自画像,但这位艺术家本人的真实照片可能留存至今。

上图右边的自画像是梵高于1886年12月31日绘制完成的油画;对应的左边则是梵高本人1886年的照片。20世纪90年代初一家古董店以1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张照片。法医专家在2004年鉴定并证实了这一照片确实是梵高的原照。
梵高博物馆并未认定1886年的那张照片是梵高的原始照片,且仅有少数梵高年轻时候的照片证实为真品。照片下方的地址引发了人们的质疑,上边印有一个加拿大的地点,然而梵高一生从未离开过欧洲。照片中人物的眼睛给人一种陌生感,但这可能仅仅是拍了一张梵高模仿者的照片,目的是看两人的相貌相似度
相关文章
- 黄永玉巨幅画作现身广州荣宝斋
- 鸟居清长常画已婚妇女 列入浮世绘六大名家
- 卢甫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中国福建土楼山水画在法国巴黎展出
- 崔如琢水墨画下个月亮相保利秋拍,并在多城市巡展
- 徐悲鸿关门弟子对画百位小画家
- “大画云南 回归自然”艺术周系列活动进入尾声
- 2013中国首届国际画材周在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开幕
- 艺术家贾雨在自己60岁寿宴上撕百万作品
- 迷惑于当代国画山水画的创作困境
- 水云—杨燕来水墨画巡展在广东画院美术馆开幕
- 委拉斯贵支油画作品欣赏《布列达的投降》
- 临摹古典名作推荐:
- 黄胄中国画作品欣赏
- 如何三小时画好素描
- 中国画交流展在上海虹桥古玩城举行
- 当代画马名家杨书华作品欣赏品鉴
- 青年画家宗锡涛水墨画受关注
- 行家“望画兴叹” 画廊难掩资金窘境
- 凡·高当成赝品的真迹《蒙马儒黄昏》市价超过5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