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美术活动,提高自主意识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创作,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创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创作的所需要条件和因素。而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对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美术活动进行指导呢?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走入误区: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地、大胆地进行创造,培养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画不出。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所以,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应深入了解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营造条件,创设富有自主思维的空间 在美术活动中,创作的主题内容以及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创作思路。因此,我们就要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条件,让幼儿有更广阔的创作想象的空间。 1、选择内容的丰富性
美术活动的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
例如:在进行叶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叶子的拼贴很感兴趣,教师设计了《创意拼贴画》的活动,让幼儿将叶子的形状通过自己见过的事物再现出来。幼儿创作出了《新娘》、《会飞的鱼》、《美人鱼》等等,这一内容的选择既能反映幼儿的感受,又有一定的创造余地,幼儿画来游刃有余,反之,如果将这一内容切换成“鱼的拼贴”,那么,幼儿创造的余地被大大限制,怎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变通性。 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可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为幼儿营造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提供了条件。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再以《叶子拼贴》为例,在活动前,老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叶子的标本、叶子的照片、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叶子的图书,激发幼儿对叶子的喜爱。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孩子们了解了叶子的各种形状特征:有尖尖的、长长的、像手形状的、像尾巴形状的等等,幼儿创作的形态活泼可爱,富有灵气,连大人都惊叹孩子竟有如此创造的意象,令成人望尘莫及。
|
相关文章
- 六张画诠释中国式“抽象”
- 中国人对于油画本土化的发展贡献
- 植物画家:如何花好一朵花?
- 从毕加索开始来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转变
- 现代中国画的六个瓶颈问题
- 达芬奇和鲁本斯两个天才画家的不同之处
- 历史画如何让当代人理解和欣赏?
- 中国画是现代中国画,还是原来的中国画?
- 当代人物画是以美还是以丑为欣赏标准 ?
- 电脑作画是否能代替普通绘画?
- 中国现今开画廊很难维持,要赚钱的路还很长
- 刘域星花鸟画创作的艺术特色
- 画鬼易,画牛马难。
- 喜欢画农民肖像的画家:徐揖峰
-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现象
- 画家的提升和文化知识有关系吗?
- 从“回望与展望——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振兴之路 ”论看画的差异
- 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两特点-熊纬书
- 如何看待“文人画”
-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 也称士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