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了解情感的方式
美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是幼儿自我表达的工具。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特殊“语言”,因此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都有很大的距离,但美术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想像、愿望变成可见的作品表达出来。尤其是绘画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是无意识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因此,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自我表达工具,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因为语言的本质含义不外乎就是人进行自我表达、相互交流的一种物质手段。
一、 美术活动可以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与需求。 符合幼儿意愿的图画是幼儿情感本性的自然里流露。在孩子眼中,周围世界中所有事物都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感情。我们看到,在孩子的笔下,太阳公公笑眯眯的看着大地,花朵小草都在跳舞,小动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一起玩耍,这是幼儿期特有的“泛灵心理”,也是幼儿在图画中寄托他情感和愿望的表现。
在一个小女孩的作品中画中的孩子总是留着又长又粗的辫子,特别夸张。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很想留长头发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未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孩子便在图画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通过图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因此,父母和幼儿教师如要了解孩子,就必须重视绘画这把打开幼儿心理的钥匙。
二、美术活动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幼儿图画作品除了能反映出孩子的动作发展、绘画技能外,还可以折射出孩子的情绪反应、自信心、性格特征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如性格外向、活泼自信的幼儿构图大胆、线条粗框,更多选择红、黄等暖色调,但可能在作画时比较粗心、不拘小节,有时半途而废。而性格内向、文静温和的孩子画画认真,有始有终,但画面比较拘谨、放不开,色调偏冷、注重细节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幼儿图画作品天真烂漫、构图饱满、色彩明快。
美术活动除了是幼儿自我表达的工具外,同时通过幼儿的美术活动来了解幼儿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美术教学,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状态,对幼儿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
相关文章
- 六张画诠释中国式“抽象”
- 中国人对于油画本土化的发展贡献
- 植物画家:如何花好一朵花?
- 从毕加索开始来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转变
- 现代中国画的六个瓶颈问题
- 达芬奇和鲁本斯两个天才画家的不同之处
- 历史画如何让当代人理解和欣赏?
- 中国画是现代中国画,还是原来的中国画?
- 当代人物画是以美还是以丑为欣赏标准 ?
- 电脑作画是否能代替普通绘画?
- 中国现今开画廊很难维持,要赚钱的路还很长
- 刘域星花鸟画创作的艺术特色
- 画鬼易,画牛马难。
- 喜欢画农民肖像的画家:徐揖峰
-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现象
- 画家的提升和文化知识有关系吗?
- 从“回望与展望——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振兴之路 ”论看画的差异
- 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两特点-熊纬书
- 如何看待“文人画”
-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 也称士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