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技巧:儿童绘画中形式美要素的结合
在中西绘画不断交融的今天,西方传统的美术作品和现当代流派作品巨大地吸引着儿童的视线。中国的绘画作品也让儿童了解了祖国艺术的博大精深。从古到今,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在形式美上存在着差异。儿童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形式美上,大胆地尝试融中西绘画所长。
西方的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侧重于体块、光线、空间、色彩、量感、解剖、透视结构等物体的内部规则和外部明显特点。比如:众所周知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纱》,就是科学的运用建筑学设计中的透视原理,来构成画面的背景,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形成纵深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绘画才能和他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才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西方绘画偏重于客观事物本身,塑造表现也倾向于团块。
中国绘画的形式美侧重于点线、固有色或黑白的墨色对比,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光学色,作者更多地把握画面的节奏、气韵等抽象意识和内部感受。古人对点线的领会和感悟,一直延伸到现代的中国画之。中国绘画注重主观意识,塑造表现更倾向于点线。
儿童绘画应融中国绘画的点线与西方绘画的团块,使儿童注意观察客观外部特征和主观精神意识,更好地结合中西方的形式美。传统文化偏重主体精神,绘画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侧重于点线、色(固有色或黑白墨 色,而非“色彩”)、质、气韵等抽象形态和内在感受。儿童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浅陋,主观意识强烈,极易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完全可以凭借儿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主观思维,表现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其缺点是较散漫,缺少整体感。
儿童时期没有对事物深入了解、观察,更使儿童思维上没有框框,自由想象。比如,在画《抗洪救灾》一画时,我问洪水没到了膝盖,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孩子举手回答说,我把水都吸到肚子里去,就使洪水不会淹没屋子了。这样的回答和想象,完全是儿童的主观意识。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等生理因素,他们刚开始涂鸦时,就是受肌肉运动的控制,是用线来表现符号信息的。在无意识之中,儿童用线的能力优势逐渐地体现出来,并能熟练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线组成抽象的形态意识。因此,就更易接受中国绘画的形式美的要素。
让儿童在接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吸收西方绘画形式美的构成要素,注意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理性规律,逐渐发现光影、色彩、空间、量感、解剖结构等对物体的影响。儿童受年龄特征和生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事物的外部形态观察力较弱,内部结构特征更难理解。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不断丰富,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和引导儿童观察客观事物。从单纯的颜色到色彩的丰富组合,从硬性的水彩笔到可调和的软性画笔,从基本的颜色到对诸多色彩的认识,从事物的外部形态到细节观察和描绘,从物体的静态放置到内部动态变化。比如让儿童在装饰线描时,欣赏到黑白的对比效果后,在线与线所形成的块面间,用彩笔进行不同色的填色装饰,让儿童知道色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然线也可以用不同色彩线,拓宽学生对黑线的概念。让儿童在平涂色块中初浅地体验到块面的简单组合(一维空间色块组合)。
从儿童对人物头形――圆形的简单认识中,逐步引导到对人物头形由圆形到由字型――国字形、甲字形等外部形态认识,以及这些外部形态的夸张、变形表现,使儿童了解外部形态的不同是头形内部的肌肉大小和骨格所造成的,这样儿童就会不断地去观察人物头像的外形特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会更加细致,更加全面。
因此,儿童的绘画要融入中西方绘画形式的诸多要素组合,这样才能使儿童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不断丰富儿童的形象思维,更好地发展儿童绘画的独特魅力,便于他们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表现力和审美力。 |
相关文章
- 六张画诠释中国式“抽象”
- 中国人对于油画本土化的发展贡献
- 植物画家:如何花好一朵花?
- 从毕加索开始来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转变
- 现代中国画的六个瓶颈问题
- 达芬奇和鲁本斯两个天才画家的不同之处
- 历史画如何让当代人理解和欣赏?
- 中国画是现代中国画,还是原来的中国画?
- 当代人物画是以美还是以丑为欣赏标准 ?
- 电脑作画是否能代替普通绘画?
- 中国现今开画廊很难维持,要赚钱的路还很长
- 刘域星花鸟画创作的艺术特色
- 画鬼易,画牛马难。
- 喜欢画农民肖像的画家:徐揖峰
-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现象
- 画家的提升和文化知识有关系吗?
- 从“回望与展望——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振兴之路 ”论看画的差异
- 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两特点-熊纬书
- 如何看待“文人画”
-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 也称士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