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美术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如今,在情境中教美术已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在情境中教美术的途径有:
情境对孩子来说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除了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它改变了教师单一示范的枯燥,变抽象为具象,将一些空洞的美术技能转化为生动、逼真、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语言,使孩子的表现变得“摸得着”。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注意将一些美术技能目标巧妙地通过情境来化解,把幼儿带进富有韵味和激情情境之中。在情景中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融入情景的意境中,从而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使其表现更生动。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蚯蚓松土》的目标是引导幼儿用毛笔画曲线,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要求幼儿画曲线,“我不会画”的声音可能此起彼伏。但如果我们运好情境,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仔细想想,一根根的曲线就像生活中可爱的小蚯蚓泥土下弯曲扭动的样子,为了能让孩子更好把弯曲的曲线与蚯蚓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学习画曲线这一技能。
活动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春天来了,花园里种下许多小花籽,春风一吹,小花籽想钻出泥土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泥土太硬了,小花籽使出浑身力气也无法长出来。这时,勤劳的蚯蚓来帮忙了,它把身体扭呀扭,扭呀扭(教师放慢速度画曲线)……”孩子被故事情境吸引,会把自己变为勤劳的“蚯蚓”,用画笔为小花籽“松土”(画曲线),给小花籽施肥让它发芽开花,他们被贴近自己生活经验的语言情境所感染,根本不会感觉到自己在学习、在绘画、在创作,浑然自己就是一条松土的“蚯蚓”,而画曲线的目标也在蚯蚓松土中巧妙化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一种激励、唤醒、鼓舞和创设教学情境中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情境中教美术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形象,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相关文章
- 六张画诠释中国式“抽象”
- 中国人对于油画本土化的发展贡献
- 植物画家:如何花好一朵花?
- 从毕加索开始来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转变
- 现代中国画的六个瓶颈问题
- 达芬奇和鲁本斯两个天才画家的不同之处
- 历史画如何让当代人理解和欣赏?
- 中国画是现代中国画,还是原来的中国画?
- 当代人物画是以美还是以丑为欣赏标准 ?
- 电脑作画是否能代替普通绘画?
- 中国现今开画廊很难维持,要赚钱的路还很长
- 刘域星花鸟画创作的艺术特色
- 画鬼易,画牛马难。
- 喜欢画农民肖像的画家:徐揖峰
-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现象
- 画家的提升和文化知识有关系吗?
- 从“回望与展望——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振兴之路 ”论看画的差异
- 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两特点-熊纬书
- 如何看待“文人画”
-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 也称士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