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能让幼儿充分发展个性
幼儿绘画的教育目的不是传授简单的技术技能,而是开发其智力,注重其个性的张扬。所有的幼儿在不会写字的情况下都会记录,他们会用符号、图像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以幼儿的图画最能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最能体现幼儿观察、记忆和创造动手能力。而且老师都认同:谁画的画就象谁。那么如何在专人执教的长久持续的绘画活动中保持和张扬这些个性化的东西呢?
1、 珍视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也是兴趣之根本。孩子要学绘画首先要对其有兴趣。然后对新事物、新问题要不断好奇才能汲取绘画所展示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这就要求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化。作为一个美术老师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提高幼儿的生活经验,必须要取得家长的配合,然后活动前有计划的布置任务(激发好奇)。活动中耐心倾听幼儿的提问,指点孩子突破难点(保持好奇)。活动后有目的留有悬念,让活动延续(扩大好奇)。 2、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和创造各种活动。绘画需要孩子大胆表现,会表现,就需要对自己有信心。很多家长拿过孩子们的画,都是“这画些什么!?”“看某某画得多好!”也许你的孩子画的不好,但也不能这样说,很伤孩子的自尊。何况你的孩子并不是画的不好,只是你不明白罢了,你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讲一讲他的画,可能比画一张模仿画好几千倍,因为既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尊重了孩子。我是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
其次让孩子发现长处,及时体验成功。
最后尊重孩子的创作、保护其作品。在许多家长的眼里,他们觉得孩子的画和老师画的规范画接近就是好画。但是孩子画出来的荒诞形象,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尊重孩子大胆的创作,新颖超常的设计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根本,也使幼儿个性张扬的重要体现。
3、 提高幼儿的变通力。 变通就是灵活。音乐有乐谱,计算有法则,语言有文字,就是游戏也要有规则,唯有美术没有定性,所以美术是培养幼儿灵活力、探索力的关键手段。如何让幼儿变通?
首先让幼儿掌握美感,让幼儿经营美。作品不能有涂改,作品不能出错。那出了错误怎么办?就需要幼儿变通。
其次将无意识变有意识,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幼儿的绘画很大程度是无意识作画,就是给他们命题画,他们随意性也很大。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其变通方式也不同,重要的是老师的因势引导。所以老师要有很高的敏锐力、洞察力才能提高幼儿的变通能力。 绘画是在幼儿独立、自主、创造性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是最直接的差异体现,最直接的个性的表现。作为老师要确保孩子的好奇,回归最原始的想象;全面树立孩子的自信,大胆的描绘。不断提高孩子的变通,推陈出新创造生活。 |
相关文章
- 六张画诠释中国式“抽象”
- 中国人对于油画本土化的发展贡献
- 植物画家:如何花好一朵花?
- 从毕加索开始来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转变
- 现代中国画的六个瓶颈问题
- 达芬奇和鲁本斯两个天才画家的不同之处
- 历史画如何让当代人理解和欣赏?
- 中国画是现代中国画,还是原来的中国画?
- 当代人物画是以美还是以丑为欣赏标准 ?
- 电脑作画是否能代替普通绘画?
- 中国现今开画廊很难维持,要赚钱的路还很长
- 刘域星花鸟画创作的艺术特色
- 画鬼易,画牛马难。
- 喜欢画农民肖像的画家:徐揖峰
-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现象
- 画家的提升和文化知识有关系吗?
- 从“回望与展望——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振兴之路 ”论看画的差异
- 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两特点-熊纬书
- 如何看待“文人画”
-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 也称士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