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0163439 登录 注册(即赠50元) 会员中心
购物袋 ( 0 )

购物袋内还没有商品,赶快选购吧!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艺术评论 > 当下,中国画缺少点什么?

当下,中国画缺少点什么?

发布者:泽居画城 | 发布时间:2015-12-04

春晖

当前,中国画繁荣兴盛,表现在: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探索广泛、颇多创新、敢于跨界、勇于吸收,写实的、表现的、象征的、装饰的、工笔的、写意的应有尽有。它既表现了新的视觉经验,也满足了多层次的审美需要;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面目也颇显著。但从整体看,它存在两个不足。第一,题材和形式风格探索多,精神内涵挖掘不够,尤其缺乏深厚的文化意蕴。第二,跨界而取得成效的较多,在旁收博取中强化原有特色者少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关键在于画家开拓进取的思路有问题。开拓进取的思路,离不开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解决进入国际语境的欠缺,非此不足以弘扬中华文化;纵向比较,解决文脉传承的欠缺,非此不足以确立民族身份。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家进行横向比较时较多。在创作中,画家往往重视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语言方式、视觉观念、媒材效能,就此对欧美艺术、日本艺术都有不同程度的资取;而纵向的比较相对较少,或者偏于浅层,或者偏于一隅。于是,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出现了几“多”和几“少”:接近其他画种的多,在传统基础上出新的少;工细刻画的多,写意提炼的少;注重视觉冲击的多,讲求蕴含内美的少;对客体再现下功夫的多,发挥主体“迁想妙得”的少;为树立个人图式而出新的多,追求深层文化积淀的少。

  传统中国画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表面上讲的是造型,实际上包含意境、笔墨(含设色)和图式。如果以传统的图式、笔墨和意境观照当下中国画,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画造型追求“绝似”的较多,而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每每把握不好分寸。至于笔墨和意境,虽有开拓和丰富,但缺失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一些因素——恰是这些因素,关系到思维方式与文化内涵的传承。比如,就意境的创造而论,普遍重视情与景的统一,但缺乏“画外意”;就笔墨的内涵而言,大家开始注意“书写性”,但不大注意笔墨性情的修炼,不大理解笔墨格调。

  “书写性”与“以书入画”相关。传统的“以书入画”,是以书法经典反映的书法意识和表现高度入画,而不是以任何没有艺术性的汉字书写入画。汉字书法既是一种含蕴深厚的书法文化,也是一种中国式的抽象艺术。虽然它远离了具象,但在传统的书法认识中,一篇书法、一个字的书写,乃至一个点画,它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点:第一,都是一个宇宙的对应物,要体现宇宙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所谓“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第二,是一个生命体,不但要有“筋骨肉”,而且要有“精气神”;第三,是书家的心迹,不仅要表现感情,所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而且要表现书家的性情、个性、格调与精神境界。

  某些中国画的缺失之处还在于创新意识下缺乏底线的“跨界”思维。“跨界”离开了“固本”的前提,要么会丢失中国画的本色,要么会影响艺术质量。中国画固需创新,然而尤需求好;中国画需要开疆拓土,但仍然要具备不同于其他画种的特色,要讲求民族特色的艺术质量。离开了这些基本要求,无论有多少新创,都不免建立在丢失文化积淀的前提下,以致显得单薄。那么,艺术的质量和画种的特色从哪里来?只能从民族文化的积淀中来,从承传民族思维方式与语言方式中来,从理解民族文化精髓中来,从研究国学中来。

  节选自论文《发展国画与研究国学》

相关文章


体验泽居画城

新手
注册新会员 如何订购 正品保障 常见商品问题
支付
支付方式 分期付款 发票说明 支付问题
配送
包裹签收 配送方式 配送说明 自提流程
保障
服务保障 价格保护 七天退货说明 售后流程
帮助
商务合作 分销加盟 严正声明 人才招聘
企业备案号:赣ICP备15009236号-1
放心消费网站 工商网监 网购维权 消费者喜爱 一淘网标志 财富通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